SpringBoot入门教程(一):基础知识与项目搭建

1. Maven基础

1.1 Maven安装与配置

下载地址:https://maven.apache.org/download.cgi

安装包下载:apache-maven-3.6.1-bin.zip

解压apache-maven-3.6.1-bin.zip(解压即安装),建议是在英文路径下解压安装,解压后的目录如下:

maven首次解压目录

  • bin目录:存放的是可执行命令。(mvn 命令重点关注)
  • conf目录:存放Maven的配置文件(settings.xml配置文件后期需要修改)
  • lib目录:存放Maven依赖的jar包(Maven也是使用java开发的,所以它也依赖其他的jar包)

配置本地仓库

在自己计算机上新建一个目录(本地仓库,用来存储jar包)。

新建本地仓库

进入到conf目录下修改settings.xml配置文件

1). 使用超级记事本软件,打开settings.xml文件,定位到53行

2). 复制标签,粘贴到注释的外面(55行)

3). 复制之前新建的用来存储jar包的路径,替换掉标签体内容

修改maven配置文件

配置阿里云私服

由于中央仓库在国外,所以下载jar包速度可能比较慢,而阿里公司提供了一个远程仓库,里面基本也都有开源项目的jar包。

进入到conf目录下修改settings.xml配置文件:

1). 使用超级记事本软件,打开settings.xml文件,定位到160行左右

2). 在标签下为其添加子标签,内容如下:

<mirror>  
    <id>alimaven</id>  
    <name>aliyun maven</name>  
    <url>http://maven.aliyun.com/nexus/content/groups/public/</url>
    <mirrorOf>central</mirrorOf>          
</mirror>

配置阿里云私服

注意,只能配置一个,不然两个可能发生冲突,导致jar包无法下载。

配置环境变量

maven6.jpg

终端运行:

mvn -v  

出现以下提示信息证明maven安装成功。

maven7

1.2 IDEA集成Maven

1、选择 IDEA中 File => Settings => Build,Execution,Deployment => Build Tools => Maven

idea1.jpg

2、设置IDEA使用本地安装的Maven,并修改配置文件及本地仓库路径

idea2.jpg

  • Maven home path:指定当前Maven的安装目录
  • User setting file:指定当前Maven的settings.xml配置文件的存放路径
  • Local repository:指定Maven的本地仓库的路径(如果指定了settings.xml, 这个目录会自动读取出来, 可以不用手动指定)

3、配置工程的编译版本为11

idea3.jpg

上述配置的maven环境,只是针对于当前工程的,如果我们再创建一个project,又恢复成默认的配置了。 要解决这个问题, 我们就需要配置全局的maven环境。

全局设置

1、进入到IDEA欢迎页面,选择 IDEA中 File => close project。

idea4.jpg

2、打开 All settings , 选择 Build,Execution,Deployment => Build Tools => Maven

idea5.jpg

idea6.jpg

3、配置工程的编译版本为11

idea7.jpg

1.3 Maven项目

1.创建一个空项目

maven_project1.jpg

maven_project2.jpg

2、创建模块,选择Maven,点击Next。

maven_project3.jpg

maven_project4.jpg

3、填写模块名称,坐标信息,点击finish,创建完成

maven_project5.jpg

创建完成后,目录结构如下:

maven_project6.jpg

Maven项目的目录结构:

maven-project01
|--- src (源代码目录和测试代码目录)
|--- main (源代码目录)
|--- java (源代码java文件目录)
|--- resources (源代码配置文件目录)
|--- test (测试代码目录)
|--- java (测试代码java目录)
|--- resources (测试代码配置文件目录)
|--- target (编译、打包生成文件存放目录)

4、在Maven工程下,创建HelloWorld类,编写 HelloWorld,并运行。

maven_project7.jpg

public class HelloWorld {
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Hello Maven ...");
    }
}

1.4 POM 配置详解

POM (Project Object Model) :指的是项目对象模型,用来描述当前的maven项目。

pom.xml文件内容如下:

<?xml version="1.0" encoding="UTF-8"?>
<project xmlns="http://maven.apache.org/POM/4.0.0"
         xmlns:xsi="http://www.w3.org/2001/XMLSchema-instance"
         xsi:schemaLocation="http://maven.apache.org/POM/4.0.0 http://maven.apache.org/xsd/maven-4.0.0.xsd">
    <!-- POM模型版本 -->
    <modelVersion>4.0.0</modelVersion>

    <!-- 当前项目坐标 -->
    <groupId>com.ayanokouji</groupId>
    <artifactId>maven_project1</artifactId>
    <version>1.0-SNAPSHOT</version>

    <!-- 打包方式 -->
    <packaging>jar</packaging>
</project>

pom文件详解:

  • :pom文件的根标签,表示当前maven项目
  • :声明项目描述遵循哪一个POM模型版本
    - 虽然模型本身的版本很少改变,但它仍然是必不可少的。目前POM模型版本是4.0.0
  • 坐标 :
    • 定位项目在本地仓库中的位置,由以上三个标签组成一个坐标
  • :maven项目的打包方式,通常设置为jar或war(默认值:jar)

1.5 Maven坐标详解

什么是坐标?

  • Maven中的坐标是==资源的唯一标识== , 通过该坐标可以唯一定位资源位置
  • 使用坐标来定义项目或引入项目中需要的依赖

Maven坐标主要组成

  • groupId:定义当前Maven项目隶属组织名称(通常是域名反写,例如:com.itheima)
  • artifactId:定义当前Maven项目名称(通常是模块名称,例如 order-service、goods-service)
  • version:定义当前项目版本号

以上就是maven安装和简单使用的教程,当然,maven本身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软件,其更深层的内容就不在本文中详述,之后博主会更新一篇有关maven详细使用的教程。

2. SpringBoot基础

Spring官网:https://spring.io

Spring体量很大,除了包含SpringBoot技术外,还有Spring Data,Spring Cloud等。而Spring家族旗下这么多的技术,最基础、最核心的是 SpringFramework。其他的spring家族的技术,都是基于SpringFramework的,SpringFramework中提供很多实用功能,如:依赖注入、事务管理、web开发支持、数据访问、消息服务等等。

而如果我们在项目中,直接基于SpringFramework进行开发,存在两个问题:配置繁琐、入门难度大。

所以基于此呢,spring官方推荐我们从另外一个项目开始学习,那就是目前最火爆的SpringBoot。

通过springboot就可以快速的帮我们构建应用程序,所以springboot呢,最大的特点有两个 :

  • 简化配置
  • 快速开发

2.1 创建SpringBoot工程

基于Spring官方骨架,创建SpringBoot工程。

springboot1.jpg

springboot2.jpg

注意需要联网下载,过程可能比较耗时。

创建完成后,项目结构如下:

springboot3.jpg

2.2 定义请求处理类

springboot4.jpg

代码如下:

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web.bind.annotation.RequestMapping;
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web.bind.annotation.RestController;

@RestController
public class HelloController {

    @RequestMapping("/hello")
    public String hello()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Hello World ~");
        return "Hello World";
    }
}

运行SpringBoot自动生成的引导类:

springboot5.jpg

打开浏览器,输入 http://localhost:8080/hello

springboot6.jpg

web分析

springboot7.png

浏览器:

  • 输入网址:http://192.168.100.11:8080/hello

    • 通过IP地址192.168.100.11定位到网络上的一台计算机

    我们之前在浏览器中输入的localhost,就是127.0.0.1(本机)

    • 通过端口号8080找到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

    localhost:8080 , 意思是在本地计算机中找到正在运行的8080端口的程序

    • /hello是请求资源位置

    • 资源:对计算机而言资源就是数据

      • web资源:通过网络可以访问到的资源(通常是指存放在服务器上的数据)

    localhost:8080/hello ,意思是向本地计算机中的8080端口程序,获取资源位置是/hello的数据

    • 8080端口程序,在服务器找/hello位置的资源数据,发给浏览器

服务器:(可以理解为ServerSocket)

  • 接收到浏览器发送的信息(如:/hello)
  • 在服务器上找到/hello的资源
  • 把资源发送给浏览器

网络三要素:

  • IP :网络中计算机的唯一标识
  • 端口 :计算机中运行程序的唯一标识
  • 协议 :网络中计算机之间交互的规则

问题:浏览器和服务器两端进行数据交互,使用什么协议?

答案:http协议

2.3 HTTP协议

  • 基于TCP协议: 面向连接,安全

   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(建立连接之前是需要经过三次握手)、可靠的、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,在数据传输方面更安全

  • 基于请求-响应模型: 一次请求对应一次响应(先请求后响应)

    请求和响应是一一对应关系,没有请求,就没有响应

  • HTTP协议是无状态协议: 对于数据没有记忆能力。每次请求-响应都是独立的

    无状态指的是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给服务端之后,服务端根据请求响应数据,响应完后,不会记录任何信息。

    • 缺点: 多次请求间不能共享数据
    • 优点: 速度快

    请求之间无法共享数据会引发的问题:

    • 如:京东购物。加入购物车和去购物车结算是两次请求
    • 由于HTTP协议的无状态特性,加入购物车请求响应结束后,并未记录加入购物车是何商品
    • 发起去购物车结算的请求后,因为无法获取哪些商品加入了购物车,会导致此次请求无法正确展示数据

    具体使用的时候,我们发现京东是可以正常展示数据的,原因是Java早已考虑到这个问题,并提出了使用会话技术(Cookie、Session)来解决这个问题。具体如何来做,我们后面课程中会讲到。

2.3.1 HTTP-请求协议

浏览器和服务器是按照HTTP协议进行数据通信的。

HTTP协议又分为:请求协议和响应协议

  • 请求协议:浏览器将数据以请求格式发送到服务器
    • 包括:请求行请求头请求体
  • 响应协议:服务器将数据以响应格式返回给浏览器
    • 包括:响应行响应头响应体
请求方式 请求说明
GET 获取资源。向特定的资源发出请求。例:http://www.baidu.com/s?wd=itheima
POST 传输实体主体。向指定资源提交数据进行处理请求(例:上传文件),数据被包含在请求体中。
OPTIONS 返回服务器针对特定资源所支持的HTTP请求方式。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服务器都支持规定的方法,为了安全有些服务器可能会禁止掉一些方法,例如:DELETE、PUT等。那么OPTIONS就是用来询问服务器支持的方法。
HEAD 获得报文首部。HEAD方法类似GET方法,但是不同的是HEAD方法不要求返回数据。通常用于确认URI的有效性及资源更新时间等。
PUT 传输文件。PUT方法用来传输文件。类似FTP协议,文件内容包含在请求报文的实体中,然后请求保存到URL指定的服务器位置。
DELETE 删除文件。请求服务器删除Request-URI所标识的资源
TRACE 追踪路径。回显服务器收到的请求,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
CONNECT 要求用隧道协议连接代理。HTTP/1.1协议中预留给能够将连接改为管道方式的代理服务器

我们实际应用中常用的也就是:GET、POST。

GET方式的请求协议:

http1.png

  • 请求行 :HTTP请求中的第一行数据。由:请求方式资源路径协议/版本组成(之间使用空格分隔)

    • 请求方式:GET
    • 资源路径:/brand/findAll?name=OPPO&status=1
    • 请求路径:/brand/findAll
    • 请求参数:name=OPPO&status=1
      • 请求参数是以key=value形式出现
      • 多个请求参数之间使用&连接
    • 请求路径和请求参数之间使用?连接
    • 协议/版本:HTTP/1.1
  • 请求头 :第二行开始,上图黄色部分内容就是请求头。格式为key: value形式

    • http是个无状态的协议,所以在请求头设置浏览器的一些自身信息和想要响应的形式。这样服务器在收到信息后,就可以知道是谁,想干什么了

    常见的HTTP请求头有:

    Host: 表示请求的主机名
    
    User-Agent: 浏览器版本。 例如:Chrome浏览器的标识类似Mozilla/5.0 ...Chrome/79 ,IE浏览器的标识类似Mozilla/5.0 (Windows NT ...)like Gecko
    
    Accept:表示浏览器能接收的资源类型,如text/*,image/*或者*/*表示所有;
    
    Accept-Language:表示浏览器偏好的语言,服务器可以据此返回不同语言的网页;
    
    Accept-Encoding:表示浏览器可以支持的压缩类型,例如gzip, deflate等。
    
    Content-Type:请求主体的数据类型
    
    Content-Length:数据主体的大小(单位:字节)

举例说明:服务端可以根据请求头中的内容来获取客户端的相关信息,有了这些信息服务端就可以处理不同的业务需求。

比如:

  • 不同浏览器解析HTML和CSS标签的结果会有不一致,所以就会导致相同的代码在不同的浏览器会出现不同的效果
  • 服务端根据客户端请求头中的数据获取到客户端的浏览器类型,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浏览器设置不同的代码来达到一致的效果(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浏览器兼容问题)
  • 请求体 :存储请求参数
    • GET请求的请求参数在请求行中,故不需要设置请求体

POST方式的请求协议:

http2.png

  • 请求行(以上图中红色部分):包含请求方式、资源路径、协议/版本
    • 请求方式:POST
    • 资源路径:/brand
    • 协议/版本:HTTP/1.1
  • 请求头(以上图中黄色部分)
  • 请求体(以上图中绿色部分) :存储请求参数
    • 请求体和请求头之间是有一个空行隔开(作用:用于标记请求头结束)

GET请求和POST请求的区别:

区别方式 GET请求 POST请求
请求参数 请求参数在请求行中。
例:/brand/findAll?name=OPPO&status=1
请求参数在请求体中
请求参数长度 请求参数长度有限制(浏览器不同限制也不同) 请求参数长度没有限制
安全性 安全性低。原因:请求参数暴露在浏览器地址栏中。 安全性相对高

2.3.2 HTTP-响应协议

与HTTP的请求一样,HTTP响应的数据也分为3部分:响应行响应头响应体

http3.png

  • 响应行(以上图中红色部分):响应数据的第一行。响应行由协议及版本响应状态码状态码描述组成

    • 协议/版本:HTTP/1.1
    • 响应状态码:200
    • 状态码描述:OK
  • 响应头(以上图中黄色部分):响应数据的第二行开始。格式为key:value形式

    • http是个无状态的协议,所以可以在请求头和响应头中设置一些信息和想要执行的动作,这样,对方在收到信息后,就可以知道你是谁,你想干什么

    常见的HTTP响应头有:

    Content-Type:表示该响应内容的类型,例如text/html,image/jpeg ;
    
    Content-Length:表示该响应内容的长度(字节数);
    
    Content-Encoding:表示该响应压缩算法,例如gzip ;
    
    Cache-Control:指示客户端应如何缓存,例如max-age=300表示可以最多缓存300秒 ;
    
    Set-Cookie: 告诉浏览器为当前页面所在的域设置cookie ;
  • 响应体(以上图中绿色部分): 响应数据的最后一部分。存储响应的数据

    • 响应体和响应头之间有一个空行隔开(作用:用于标记响应头结束)

响应状态码

状态码分类 说明
1xx 响应中 --- 临时状态码。表示请求已经接受,告诉客户端应该继续请求或者如果已经完成则忽略
2xx 成功 --- 表示请求已经被成功接收,处理已完成
3xx 重定向 --- 重定向到其它地方,让客户端再发起一个请求以完成整个处理
4xx 客户端错误 --- 处理发生错误,责任在客户端,如:客户端的请求一个不存在的资源,客户端未被授权,禁止访问等
5xx 服务器端错误 --- 处理发生错误,责任在服务端,如:服务端抛出异常,路由出错,HTTP版本不支持等

2.3.3 HTTP-协议解析

其实我们可以使用java代码自定义一个服务器,主要使用到ServerSocketSocket类。

import java.io.*;
import java.net.ServerSocket;
import java.net.Socket;
import java.nio.charset.StandardCharsets;

/*
 * 自定义web服务器
 */
public class Server {
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throws IOException {
        ServerSocket ss = new ServerSocket(8080); // 监听指定端口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server is running...");

        while (true){
            Socket sock = ss.accept();
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connected from " + sock.getRemoteSocketAddress());
            Thread t = new Handler(sock);
            t.start();
        }
    }
}

class Handler extends Thread {
    Socket sock;

    public Handler(Socket sock) {
        this.sock = sock;
    }

    public void run() {
        try (InputStream input = this.sock.getInputStream();
             OutputStream output = this.sock.getOutputStream()) {
                handle(input, output);
        } catch (Exception e) {
            try {
                this.sock.close();
            } catch (IOException ioe) {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client disconnected.");
        }
    }

    private void handle(InputStream input, OutputStream output) throws IOException {
        BufferedReader reader = new BufferedReader(new InputStreamReader(input, StandardCharsets.UTF_8));
        BufferedWriter writer = new BufferedWriter(new OutputStreamWriter(output, StandardCharsets.UTF_8));
        // 读取HTTP请求:
        boolean requestOk = false;
        String first = reader.readLine();
        if (first.startsWith("GET / HTTP/1.")) {
            requestOk = true;
        }
        for (;;) {
            String header = reader.readLine();
            if (header.isEmpty()) { // 读取到空行时, HTTP Header读取完毕
                break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header);
        }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requestOk ? "Response OK" : "Response Error");

        if (!requestOk) {// 发送错误响应:
            writer.write("HTTP/1.0 404 Not Found\r\n");
            writer.write("Content-Length: 0\r\n");
            writer.write("\r\n");
            writer.flush();
        } else {// 发送成功响应:
            //读取html文件,转换为字符串
            InputStream is = Server.class.getClassLoader().getResourceAsStream("html/a.html");
            BufferedReader br = new BufferedReader(new InputStreamReader(is));
            StringBuilder data = new StringBuilder();
            String line = null;
            while ((line = br.readLine()) != null){
                data.append(line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br.close();
            int length = data.toString().getBytes(StandardCharsets.UTF_8).length;

            writer.write("HTTP/1.1 200 OK\r\n");
            writer.write("Connection: keep-alive\r\n");
            writer.write("Content-Type: text/html\r\n");
            writer.write("Content-Length: " + length + "\r\n");
            writer.write("\r\n"); // 空行标识Header和Body的分隔
            writer.write(data.toString());
            writer.flush();
        }
    }
}

运行代码,浏览器访问http://localhost:8080 ,就会访问到上面的程序。 ServerSocket程序会读取html/a.html文件,并将文件数据发送到浏览器。

现在大家知道了服务器是可以使用java完成编写,是可以接受页面发送的请求和响应数据给前端浏览器的,而在开发中真正用到的Web服务器,我们不会自己写的,都是使用目前比较流行的web服务器。如:Tomcat

3. Tomcat

3.1 安装

官网下载:https://tomcat.apache.org/download-90.cgi

压缩包下载:apache-tomcat-9.0.27-windows-x64.zip

tomcat安装简单,解压即安装,解压后目录结构如下:

tomcat1.jpg

安装完成后,我们可以将静态资源部署到Web服务器上,这里提供了一个供测试用的前端html文件:html-demo.zip。下载后,解压到webapps文件夹中。

tomcat2.jpg

现在我们启动tomcat服务,找到bin目录下的startup.bat,双击启动。这时会弹出一个黑窗口,只要黑窗口不关闭就证明tomcat服务器正在运行。

tomcat3.jpg

浏览器输入:http://localhost:8080/html-demo/index.html,即可访问到该静态资源。如果访问不成功,可以检查有没有其他程序占用了8080端口,比如nginx。

这么看来,其实tomcat服务器干的事情简单来说就两件:监听浏览器和放回静态资源。根据浏览器的uri找到对应文件夹下的静态文件,将该静态文件交给浏览器,让浏览器解析并展示给用户。另外,根据uri的不同,tomcat还会去不同的目录下找对应的静态文件。

Tomcat启动的过程中,遇到控制台有中文乱码时,可以通常修改conf/logging.prooperties文件解决:

tomcat4.jpg

3.2 Tomcat常见的问题

问题1:Tomcat启动时,窗口一闪而过

检查JAVA_HOME环境变量是否正确配置

问题2:端口号冲突

修改Tomcat启动的端口号,修改 conf/server.xml文件

tomcat5.jpg

了解了tomcat的大致工作原理,也明白了服务器的作用和充当的角色。在构建SpringBoot项目时,其实会为我们自动引入tomcat的依赖,不用我们手动下载tomcat压缩包,配置环境。可以在maven标签页中查看:

tomcat6.jpg

4. SpringBootWeb请求响应

其实呢,是我们在浏览器发起请求,请求了我们的后端web服务器(也就是内置的Tomcat)。而我们在开发web程序时呢,定义了一个控制器类Controller,请求会被部署在Tomcat中的Controller接收,然后Controller再给浏览器一个响应,响应一个字符串 “Hello World”。 而在请求响应的过程中是遵循HTTP协议的。

但是呢,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时,其实在Tomcat这类Web服务器中,是不识别我们自己定义的Controller的。但是我们前面讲到过Tomcat是一个Servlet容器,是支持Serlvet规范的,所以呢,在tomcat中是可以识别 Servlet程序的。 那我们所编写的XxxController 是如何处理请求的,又与Servlet之间有什么联系呢?

其实呢,在SpringBoot进行web程序开发时,它内置了一个核心的Servlet程序 DispatcherServlet,称之为 核心控制器。 DispatcherServlet 负责接收页面发送的请求,然后根据执行的规则,将请求再转发给后面的请求处理器Controller,请求处理器处理完请求之后,最终再由DispatcherServlet给浏览器响应数据。

request1.png

4.1 请求

4.1.1 原始方法

在原始的Web程序当中,需要通过Servlet中提供的API:HttpServletRequest(请求对象),获取请求的相关信息。

在Controller中,我们要想获取Request对象,可以直接在方法的形参中声明 HttpServletRequest 对象。然后就可以通过该对象来获取请求信息:

String request.getParameter("参数名");   

例如,我们在controller中加入以下代码:

@RequestMapping("/simpleParam")
public String simpleParam(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){
    // http://localhost:8080/simpleParam?name=Ayanokouji&age=24
    // 请求参数: name=Ayanokouji&age=24   (有2个请求参数)
    // 第1个请求参数: name=Ayanokouji   参数名:name,参数值:Ayanokouji
    // 第2个请求参数: age=24     参数名:age , 参数值:24

    String name = request.getParameter("name");//name就是请求参数名
    String ageStr = request.getParameter("age");//age就是请求参数名

    int age = Integer.parseInt(ageStr);//需要手动进行类型转换
    System.out.println(name+"  :  "+age);
    return "OK";
}

request2.jpg

启动程序,在浏览器输入:http://localhost:8080/simpleParam?name=Ayanokouji&age=24

可以看到浏览器和控制台输出:

request3.jpg

这种方式仅做了解。

4.1.2 springBoot方式

在Springboot的环境中,对原始的API进行了封装,接收参数的形式更加简单。 如果是简单参数,参数名与形参变量名相同,定义同名的形参即可接收参数

例如,上述代码可以改为:

@RequestMapping("/simpleParam")
public String simpleParam(String name, Integer age){ // 形参名和请求参数名保持一致
    System.out.println(name+"  :  "+age);
    return "OK";
}

重启服务后,我们使用postman进行测试。

GET请求:

request4.jpg

POST请求:

request6.png

我们不能保证每次的参数名和请求参数名都一致,如果参数名和请求参数名不一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?

答:程序没有报错,用postman测试得到返回值‘ok’,但是控制台会将出错的参数置为null

因此,对于简单参数来讲,请求参数名和controller方法中的形参名不一致时,无法接收到请求数据

遇到这种情况,我们通常使用@RequestParam 注解完成映射。在方法形参前面加上 @RequestParam 然后通过value属性执行请求参数名,从而完成映射。代码如下:

@RequestMapping("/simpleParam")
public String simpleParam(@RequestParam("name") String username , Integer age ){
    System.out.println(username+"  :  "+age);
    return "OK";
}

这时,请求参数名无论是‘name’还是‘username’都可以被后端接收。

但是@RequestParam注解有一个的required属性, 默认是true,即请求参数中必须包含该参数,因此使用了@RequestParam注解,要保证不能缺少参数,否则程序会报错:

request7.png

因此,当参数可选时,需要将required属性的值置为false。

@RequestMapping("/simpleParam")
public String simpleParam(@RequestParam(name = "name", required = false) String username, Integer age){
System.out.println(username+ ":" + age);
return "OK";
}

4.1.3 简单实体参数

上面介绍了请求参数的原始方法和springBoot方法,显然springBoot方法更容易上手使用。接下来介绍一下,使用springBoot方法传递实体参数。

在使用简单参数做为数据传递方式时,前端传递了多少个请求参数,后端controller方法中的形参就要书写多少个。如果请求参数比较多,通过上述的方式一个参数一个参数的接收,会比较繁琐。

此时,我们可以考虑将请求参数封装到一个实体类对象中。 要想完成数据封装,需要遵守如下规则:请求参数名与实体类的属性名相同.

首先在controller同级目录下创建一个新的package,并命名为pojo,后续实体类都会定义在这个包下面。定义实体类User:

public class User {
    private String name;
    private Integer age;

    public String getName() {
        return name;
    }

    public void setName(String name) {
        this.name = name;
    }

    public Integer getAge() {
        return age;
    }

    public void setAge(Integer age) {
        this.age = age;
    }
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String toString() {
        return "User{" +
                "name='" + name + '\'' +
                ", age=" + age +
                '}';
    }
}

request8.png

修改controller中的代码为:

//实体参数:简单实体对象
@RequestMapping("/simplePojo")
public String simplePojo(User user){
    System.out.println(user);
    return "OK";
}

request9.png

同理参数名和实体类属性名不一致时,会将其赋值null。由于没有使用到@RequestParam注解,缺少的实体类属性也会将其赋值为null。

4.1.4 复杂实体参数

复杂实体参数是指,在实体类中有一个或多个属性,也是实体对象的类型。

例如,我们新定义一个实体类Address,用来描述User的地址:

public class Address {
    private String province;
    private String city;

    public String getProvince() {
        return province;
    }

    public void setProvince(String province) {
        this.province = province;
    }

    public String getCity() {
        return city;
    }

    public void setCity(String city) {
        this.city = city;
    }
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String toString() {
        return "Address{" +
                "province='" + province + '\'' +
                ", city='" + city + '\'' +
                '}';
    }
}

修改实体类User的代码:

public class User {
    private String name;
    private Integer age;
    private Address address; //地址对象

    public String getName() {
        return name;
    }

    public void setName(String name) {
        this.name = name;
    }

    public Integer getAge() {
        return age;
    }

    public void setAge(Integer age) {
        this.age = age;
    }

    public Address getAddress() {
        return address;
    }

    public void setAddress(Address address) {
        this.address = address;
    }
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String toString() {
        return "User{" +
                "name='" + name + '\'' +
                ", age=" + age +
                ", address=" + address +
                '}';
    }
}

Controller方法:

// 复杂参数
@RequestMapping("/complexPojo")
public String complexPojo(User user){
    System.out.println(user);
    return user.toString();
}

重启SprintBoot服务,并使用Postman测试:

request10.png

复杂实体对象的封装,需要遵守如下规则:

请求参数名与形参对象属性名相同,按照对象层次结构关系即可接收嵌套实体类属性参数。

4.1.5 数组集合参数

数组集合参数的使用场景:在HTML的表单中,有一个表单项是支持多选的(复选框),可以提交选择的多个值。例如,同一个用户同时可以勾选多个兴趣爱好。那么,多个值是怎么提交的呢?其实多个值也是一个一个提交的。

数组参数请求参数名与形参数组名称相同且请求参数为多个,定义数组类型即可接收参数。

例如:

Controller方法:

@RequestMapping("/arrayParam")
public String arrayParam(String[] hobbies){
    System.out.println(Arrays.toString(hobbies));
    return Arrays.toString(hobbies);
}

在前端请求时,有两种传递形式:

方式1:xxxxxxxxxx?hobbies=java&hobbies=python

request11.png

方式2:xxxxxxxxxx?hobbies=java,python

request12.png

集合参数请求参数名与形参集合对象名相同且请求参数为多个,@RequestParam绑定参数关系。

请求方式也有两种,与数组参数一致,这里就不再过多赘述。

request13.png

4.1.6 日期参数

上述演示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参数,在一些特殊的需求中,可能会涉及到日期类型数据的封装。因为日期的格式多种多样(如:2022-12-12 10:05:45 、2022/12/12 10:05:45)。

那么对于日期类型的参数在进行封装的时候,需要通过@DateTimeFormat注解,以及其pattern属性来设置日期的格式。

注意:@DateTimeFormat注解的pattern属性中指定了哪种日期格式,前端的日期参数就必须按照指定的格式传递。

后端Controller方法中,需要使用Date类型或LocalDateTime类型,来封装传递的参数。

Controller方法:

@RequestMapping("/dateParam")
public String dateParam(@DateTimeFormat(pattern = "yyyy-MM-dd HH:mm:ss")LocalDateTime updateTime){
    System.out.println(updateTime);
    return updateTime.toString();
}

request14.png

4.1.7 JSON参数

在学习前端技术时,我们有讲到过JSON,而在前后端进行交互时,如果是比较复杂的参数,前后端通过会使用JSON格式的数据进行传输。

传递json格式的参数,在Controller中会使用实体类进行封装。 JSON数据键名与形参对象属性名相同,定义POJO类型形参即可接收参数。需要使用@RequestBody标识。

Controller方法:

@RequestMapping("/jsonParam")
public String jsonParam(@RequestBody User user){
    System.out.println(user);
    return user.toString();
}

request15.png

4.1.8 路径参数

在现在的开发中,经常还会直接在请求的URL中传递参数。例如:

http://localhost:8080/user/1        
http://localhost:880/user/1/0

上述的这种传递请求参数的形式呢,我们称之为:路径参数

路径参数:

  • 前端:通过请求URL直接传递参数
  • 后端:使用{…}来标识该路径参数,需要使用@PathVariable获取路径参数

Controller方法:

@RequestMapping("/path/{id}")
public String pathParam(@PathVariable Integer id){
    System.out.println(id);
    return id.toString();
}

request16.png

传递多个参数

Controller方法:

@RequestMapping("/path/{id}/{name}")
public String pathParam2(@PathVariable Integer id, @PathVariable String name){
    System.out.println(id + " : " + name);
    return id.toString() + " : " + name;
}

request17.png

4.2 响应

在我们前面所编写的controller方法中,都已经设置了响应数据,也就是方法return的值。controller方法中的return结果,怎么就可以响应给浏览器呢?

其实是使用的@ResponseBody注解。

@ResponseBody注解:

  • 类型:方法注解、类注解
  • 位置:书写在Controller方法上或类上
  • 作用:将方法返回值直接响应给浏览器
    • 如果返回值类型是实体对象/集合,将会转换为JSON格式后在响应给浏览器

但是,我们在编写代码的时候,在类上只添加了@RestController注解、方法添加了@RequestMapping注解,并没有显式地使用到@ResponseBody注解。

这其实是因为我们在类上添加的@RestController注解,是一个组合注解。即@RestController = @Controller + @ResponseBody . 这就很好解释了,浏览器为什么能接收到我们的响应数据。

可以看看@RestController的源码:

@Target({ElementType.TYPE})   //元注解(修饰注解的注解)
@Retention(RetentionPolicy.RUNTIME)  //元注解
@Documented    //元注解
@Controller   
@ResponseBody 
public @interface RestController {
    @AliasFor(
        annotation = Controller.class
    )
    String value() default "";
}

因此,在类上添加@RestController注解就相当于添加了@ResponseBody注解。类上有@RestController注解或@ResponseBody注解时:表示当前类下所有的方法返回值做为响应数据,如果返回值类型是实体对象/集合,将会转换为JSON格式后在响应给浏览器。

虽然我们可以return不同类型的数据,响应给浏览器,但是这就会导致没有任何的规范,造成大项目难以维护。因此,在实际开发的项目中,我们会定义一个统一的返回结果。前端只需要按照统一格式进行解析就可以拿到数据。

统一的返回结果使用类来描述,在这个结果中包含:

  • 响应状态码:当前请求是成功,还是失败
  • 状态信息码:给页面的提示信息
  • 返回的数据:给前端响应的数据(字符串、对象、集合)

定义一个Result实体类代码如下:

public class Result {
    private Integer code;// 响应码,1 代表成功;0 代表失败
    private String msg; // 响应码 描述字符串
    private Object data; // 返回的数据

    public Result() {
    }

    public Result(Integer code, String msg, Object data) {
        this.code = code;
        this.msg = msg;
        this.data = data;
    }

    public Integer getCode() {
        return code;
    }

    public void setCode(Integer code) {
        this.code = code;
    }

    public String getMsg() {
        return msg;
    }

    public void setMsg(String msg) {
        this.msg = msg;
    }

    public Object getData() {
        return data;
    }

    public void setData(Object data) {
        this.data = data;
    }

    // 增删改 成功响应(不需要给前端返回数据)
    public static Result success(){
        return new Result(1, "success", null);
    }

    // 查询  成功响应(把查询结果作为返回数据响应给前端)
    public static Result success(Object data){
        return new Result(1, "success", data);
    }
    // 失败响应
    public static Result error(String msg){
        return new Result(0, msg, null);
    }
}

改造Controller:

@RestController
public class ResponseController { 
    //响应统一格式的结果
    @RequestMapping("/hello")
    public Result hello()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Hello World ~");
        //return new Result(1,"success","Hello World ~");
        return Result.success("Hello World ~");
    }

    //响应统一格式的结果
    @RequestMapping("/getAddr")
    public Result getAddr(){
        Address addr = new Address();
        addr.setProvince("广东");
        addr.setCity("深圳");
        return Result.success(addr);
    }

    //响应统一格式的结果
    @RequestMapping("/listAddr")
    public Result listAddr(){
        List<Address> list = new ArrayList<>();

        Address addr = new Address();
        addr.setProvince("广东");
        addr.setCity("深圳");

        Address addr2 = new Address();
        addr2.setProvince("陕西");
        addr2.setCity("西安");

        list.add(addr);
        list.add(addr2);
        return Result.success(list);
    }
}

4.3 案例

通过一个案例,来加强对请求响应的理解。

4.3.1 需求说明

需求:加载并解析xml文件中的数据,完成数据处理,并在页面展示。

anli1.png

4.3.2 准备工作

静态资源准备:

anli2.png

除了需要使用到的前端文件和待读取的数据文件,我们还需要定义一个工具类用于读取xml文件。首先,我们新建一个工具包utils,在里面定义工具类XmlParserUtils。代码如下:

import org.dom4j.Document;
import org.dom4j.Element;
import org.dom4j.io.SAXReader;
import java.io.File;
import java.lang.reflect.Constructor;
import java.lang.reflect.Field;
import java.util.ArrayList;
import java.util.List;

public class XmlParserUtils {

    public static <T> List<T> parse(String file , Class<T> targetClass)  {
        ArrayList<T> list = new ArrayList<T>(); //封装解析出来的数据
        try {
            //1.获取一个解析器对象
            SAXReader saxReader = new SAXReader();
            //2.利用解析器把xml文件加载到内存中,并返回一个文档对象
            Document document = saxReader.read(new File(file));
            //3.获取到根标签
            Element rootElement = document.getRootElement();
            //4.通过根标签来获取 user 标签
            List<Element> elements = rootElement.elements("emp");

            //5.遍历集合,得到每一个 user 标签
            for (Element element : elements) {
                //获取 name 属性
                String name = element.element("name").getText();
                //获取 age 属性
                String age = element.element("age").getText();
                //获取 image 属性
                String image = element.element("image").getText();
                //获取 gender 属性
                String gender = element.element("gender").getText();
                //获取 job 属性
                String job = element.element("job").getText();

                //组装数据
                Constructor<T> constructor = targetClass.getDeclaredConstructor(String.class, Integer.class, String.class, String.class, String.class);
                constructor.setAccessible(true);
                T object = constructor.newInstance(name, Integer.parseInt(age), image, gender, job);

                list.add(object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 catch (Exception e) {
            e.printStackTrace();
        }
        return list;
    }

}

需要在pom.xml中引入dom4j的依赖:

<dependency>
    <groupId>org.dom4j</groupId>
    <artifactId>dom4j</artifactId>
    <version>2.1.3</version>
</dependency>

最后,在controller包下创建EmpController类,编写Controller程序,处理请求,响应数据。在pojo包下定义Emp实体类。

4.3.3 代码实现和测试

Emp实体类代码:

public class Emp {
    private String name;
    private Integer age;
    private String image;
    private String gender;
    private String job;

    public Emp() {
    }

    public Emp(String name, Integer age, String image, String gender, String job) {
        this.name = name;
        this.age = age;
        this.image = image;
        this.gender = gender;
        this.job = job;
    }

    public String getName() {
        return name;
    }

    public void setName(String name) {
        this.name = name;
    }

    public Integer getAge() {
        return age;
    }

    public void setAge(Integer age) {
        this.age = age;
    }

    public String getImage() {
        return image;
    }

    public void setImage(String image) {
        this.image = image;
    }

    public String getGender() {
        return gender;
    }

    public void setGender(String gender) {
        this.gender = gender;
    }

    public String getJob() {
        return job;
    }

    public void setJob(String job) {
        this.job = job;
    }
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String toString() {
        return "Emp{" +
                "name='" + name + '\'' +
                ", age=" + age +
                ", image='" + image + '\'' +
                ", gender='" + gender + '\'' +
                ", job='" + job + '\'' +
                '}';
    }
}

Controller代码:

@RestController
public class EmpController {
    @RequestMapping("/listEmp")
    public Result list(){
        // 1. 加载并解析emp.xml
        String file = this.getClass().getClassLoader().getResource("emp.xml").getFile();
        List<Emp> empList = XmlParserUtils.parse(file, Emp.class);

        // 2. 对数据进行转换处理
        empList.stream().forEach(emp -> {
            //处理 gender 1: 男, 2: 女
            String gender = emp.getGender();
            if("1".equals(gender)){
                emp.setGender("男");
            }else if("2".equals(gender)){
                emp.setGender("女");
            }

            //处理job - 1: 讲师, 2: 班主任 , 3: 就业指导
            String job = emp.getJob();
            if("1".equals(job)){
                emp.setJob("讲师");
            }else if("2".equals(job)){
                emp.setJob("班主任");
            }else if("3".equals(job)){
                emp.setJob("就业指导"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);
        //3. 响应数据
        return Result.success(empList);
    }
}

重启服务,使用Postman进行测试:

anli3.png

打开浏览器,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: http://localhost:8080/emp.html

anli4.png

整个案例的目录结构如下:

anli5.png

4.3.4 问题分析

上述案例的功能,我们虽然已经实现,但是呢,我们会发现案例中:解析XML数据,获取数据的代码,处理数据的逻辑的代码,给页面响应的代码全部都堆积在一起了,全部都写在controller方法中了。

当前程序的这个业务逻辑还是比较简单的,如果业务逻辑再稍微复杂一点,我们会看到Controller方法的代码量就很大了。

  • 当我们要修改操作数据部分的代码,需要改动Controller

  • 当我们要完善逻辑处理部分的代码,需要改动Controller

  • 当我们需要修改数据响应的代码,还是需要改动Controller

这样呢,就会造成我们整个工程代码的复用性比较差,而且代码难以维护。 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?其实在现在的开发中,有非常成熟的解决思路,那就是分层开发

4.4 分层解耦

4.4.1 三层架构

其实我们上述案例的处理逻辑呢,从组成上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:

  • 数据访问:负责业务数据的维护操作,包括增、删、改、查等操作。
  • 逻辑处理:负责业务逻辑处理的代码。
  • 请求处理、响应数据:负责,接收页面的请求,给页面响应数据。

按照上述的三个组成部分,在我们项目开发中呢,可以将代码分为三层:

jieou1.png

  • Controller:控制层。接收前端发送的请求,对请求进行处理,并响应数据。
  • Service:业务逻辑层。处理具体的业务逻辑。
  • Dao:数据访问层(Data Access Object),也称为持久层。负责数据访问操作,包括数据的增、删、改、查。

基于三层架构的程序执行流程:

jieou2.png

  • 前端发起的请求,有Controller层接收(Controller响应数据给前端)
  • Controller层调用Service层来进行逻辑处理(Service层处理完后,把处理结果返回给Controller层)
  • Service层调用Dao层(逻辑处理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一些数据要从Dao层获取)
  • Dao层操作文件中的数据(Dao拿到的数据会返回给Service层)

按照这个架构将上述案例的代码进行拆分:

jieou3.png

先看控制层,接收前端发送的请求数据,对请求进行处理,并响应数据,响应的数据从业务层获得。因此,代码如下:

@RestController
public class EmpController {
    // 业务层对象
    private EmpService empService = new EmpServiceA();
    @RequestMapping("/listEmp")
    public Result list(){
        //1. 调用service层,获取数据
        List<Emp> empList = empService.listEmp();

        //2. 响应数据
        return Result.success(empList);
    }
}

再看业务层, 处理业务逻辑,也就是处理从Dao层获得的原始数据,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。代码如下:

  • 业务接口:

    public interface EmpService {
      // 获取员工列表
      public List listEmp();
    }
  • 业务实现类

    public class EmpServiceA implements EmpService {
      // dao层对象
      private EmpDao empDao = new EmpDaoA();
      @Override
      public List listEmp() {
          //1. 调用dao,获取数据
          List empList = empDao.listEmp();
    
          //2. 对数据进行转换处理
          empList.stream().forEach(emp -> {
              //处理 gender 1: 男, 2: 女
              String gender = emp.getGender();
              if("1".equals(gender)){
                  emp.setGender("男");
              }else if("2".equals(gender)){
                  emp.setGender("女");
              }
    
              //处理job - 1: 讲师, 2: 班主任 , 3: 就业指导
              String job = emp.getJob();
              if("1".equals(job)){
                  emp.setJob("讲师");
              }else if("2".equals(job)){
                  emp.setJob("班主任");
              }else if("3".equals(job)){
                  emp.setJob("就业指导");
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});
          return empList;
    
      }
    }

最后是数据访问层:负责数据的访问操作,包含数据的增删改查。

  • 数据访问层接口:

    public interface EmpDao {
      public List listEmp();
    }
  • 数据访问实现类:

    public class EmpServiceA implements EmpService {
      // dao层对象
      private EmpDao empDao = new EmpDaoA();
      @Override
      public List listEmp() {
          //1. 调用dao,获取数据
          List empList = empDao.listEmp();
    
          //2. 对数据进行转换处理
          empList.stream().forEach(emp -> {
              //处理 gender 1: 男, 2: 女
              String gender = emp.getGender();
              if("1".equals(gender)){
                  emp.setGender("男");
              }else if("2".equals(gender)){
                  emp.setGender("女");
              }
    
              //处理job - 1: 讲师, 2: 班主任 , 3: 就业指导
              String job = emp.getJob();
              if("1".equals(job)){
                  emp.setJob("讲师");
              }else if("2".equals(job)){
                  emp.setJob("班主任");
              }else if("3".equals(job)){
                  emp.setJob("就业指导");
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});
          return empList;
    
      }
    }

至此,三层架构搭建完毕。Controller负责接收请求,并将Service的数据响应给前端。Service负责处理Dao得到的数据,对其进行再加工。Dao则负责与数据库的原始数据进行交互。三者各司其职。

4.4.2 解耦

首先需要了解软件开发涉及到的两个概念:内聚和耦合。

  • 内聚:软件中各个功能模块内部的功能联系。

  • 耦合:衡量软件中各个层/模块之间的依赖、关联的程度。

软件设计原则:高内聚低耦合。

高内聚指的是:一个模块中各个元素之间的联系的紧密程度,如果各个元素(语句、程序段)之间的联系程度越高,则内聚性越高,即 "高内聚"。

低耦合指的是:软件中各个层、模块之间的依赖关联程序越低越好。

我们现在看看上面的三层架构的代码,不同层之间是如何进行交互通信的,其实是通过显示地new了一个新的对象,通过对象完成层之间地交互。但是这样让各层之间地依赖和关联层度比较高,例如,将业务类变成EmpServiceB时,我们还需要修改Controller层中的代码。

这就是代码耦合的一种表现,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解耦。

那么如何进行解耦呢?

我们知道问题的起因在于是我们直接new了一个对象,这就导致当service层的实现变了之后, 我们还需要修改controller层的代码。所以首先不能在Controller中使用new对象,这就会存在另一个问题,不能new,就意味着没有业务层对象(程序运行就报错),怎么办呢?

解决思路是:提供一个容器,容器存储一些对象。controller程序从容器获取相应类型的对象。

上述解决方案就设计到Spring中两个核心概念:

  • 控制反转:Inverse Of Control,简称IOC。对象的创建控制权由程序自身转移到外部(容器),这种思想称为控制反转。
  • 依赖注入:Dependency Injection,简称DI。容器位应用程序提供运行时所依赖的资源,称之为依赖注入。例:EmpController程序运行时需要 EmpService对象,Spring容器就为其提供并注入EmpService对象。

IOC容器中创建、管理的对象,称之为:bean对象。

4.4.3 IOC&DI入门

目标:完成Controller层,Service层和Dao层的代码解耦。

思路:

  • 删除Conroller层、Service层中new对象的代码
  • Service层和Dao层的实现类,交给IOC容器管理
  • 为Controller及Service注入运行时依赖的对象

首先,删除Controller层、Service层中new对象的代码:

@RestController
public class EmpController {
    // 业务层对象
    private EmpService empService;
    @RequestMapping("/listEmp")
    public Result list(){
        //1. 调用service层,获取数据
        List<Emp> empList = empService.listEmp();

        //2. 响应数据
        return Result.success(empList);
    }
}
public class EmpServiceA implements EmpService {
    // dao层对象
    private EmpDao empDao;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List<Emp> listEmp() {
        //1. 调用dao,获取数据
        List<Emp> empList = empDao.listEmp();

        //2. 对数据进行转换处理
        ......
    }
}

然后,Service层和Dao层的实现类,交给IOC容器管理。使用Spring提供的注解:@Component,就可以实现类交给IOC容器管理。

jieou4.png

最后,为Controller及Service注入运行时的依赖对象。使用Spring提供的注解:@Autowired,就可以实现程序运行时IOC容器自动注入需要的依赖对象。

jieou5.png

4.4.4 IOC详解

4.4.4.1 bean声明

前面我们提到IOC控制反转,就是将对象的控制权交给Spring的IOC容器,由IOC容器创建及管理对象。IOC容器创建的对象称为bean对象。

在入门案例中,我们通过在类上添加@Component注解,将这个类交给IOC容器管理。而Spring框架为了更好的标识web应用程序当中,bean对象到底归属于哪一层,又提供了@Component的衍生注解:

  • @Controller:标注在控制层类上(注意@RestController包含了@Controller)
  • @Service:标注在业务层类上
  • @Repository:标注在数据访问层类上

因此,入门案例中的代码可进一步修改为:

  • Controller层

    @RestController //@RestController = @Controller + @ResponseBody
    public class EmpController {
      // 业务层对象
      @Autowired
      private EmpService empService;
      @RequestMapping("/listEmp")
      public Result list(){
          //1. 调用service层,获取数据
          List empList = empService.listEmp();
    
          //2. 响应数据
          return Result.success(empList);
      }
    }
  • Service层

    @Service
    public class EmpServiceA implements EmpService {
      // dao层对象
      @Autowired
      private EmpDao empDao;
      @Override
      public List listEmp() {
          //1. 调用dao,获取数据
          List empList = empDao.listEmp();
    
          //2. 对数据进行转换处理
          empList.stream().forEach(emp -> {
              //处理 gender 1: 男, 2: 女
              String gender = emp.getGender();
              if("1".equals(gender)){
                  emp.setGender("男");
              }else if("2".equals(gender)){
                  emp.setGender("女");
              }
    
              //处理job - 1: 讲师, 2: 班主任 , 3: 就业指导
              String job = emp.getJob();
              if("1".equals(job)){
                  emp.setJob("讲师");
              }else if("2".equals(job)){
                  emp.setJob("班主任");
              }else if("3".equals(job)){
                  emp.setJob("就业指导");
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});
          return empList;
      }
    }
  • Dao层

    @Repository
    public class EmpDaoA implements EmpDao {
    
      @Override
      public List listEmp() {
          // 1.加载并解析emp.xml
          String file = this.getClass().getClassLoader().getResource("emp.xml").getFile();
          List empList = XmlParserUtils.parse(file, Emp.class);
          return empList;
      }
    }

要把某个对象交给IOC容器管理,需要在对应的类上加上如下注解之一:

注解 说明 位置
@Controller @Component的衍生注解 标注在控制器类上
@Service @Component的衍生注解 标注在业务类上
@Repository @Component的衍生注解 标注在数据访问类上(由于与mybatis整合,用的少)
@Component 声明bean的基础注解 不属于以上三类时,用此注解

4.4.4.2 组件扫描

问题:使用前面学习的四个注解生命的bean,一定会生效吗

回答:不一定,bean需要被组件扫描到

组件扫描的范围是启动类所在包及其子包。

jieou6.png

4.4.5 DI详解

@Autowired注解,默认是按照类型进行自动装配的(去IOC容器中找某个类型的对象,然后完成注入操作)。如果在IOC容器中,存在多个相同类型的bean对象(实现同一个接口),会出现什么情况呢?程序会报错。

Spring提供了以下几种解决方案:

  • @Primary:当存在多个相同类型的Bean注入时,加上@Primary注解,来确定默认的实现。

  • @Qualifier:指定当前要注入的bean对象。 在@Qualifier的value属性中,指定注入的bean的名称。

    public class EmpController {
      // 业务层对象
      @Autowired
      @Qualifier("empServiceA")
      private EmpService empService;
      @RequestMapping("/listEmp")
      public Result list(){
          //1. 调用service层,获取数据
          List empList = empService.listEmp();
    
          //2. 响应数据
          return Result.success(empList);
      }
    }
  • @Resource:是按照bean的名称进行注入。通过name属性指定要注入的bean的名称。

    public class EmpController {
      // 业务层对象
      @Resource(name="empServiceA")
      private EmpService empService;
      @RequestMapping("/listEmp")
      public Result list(){
          //1. 调用service层,获取数据
          List empList = empService.listEmp();
    
          //2. 响应数据
          return Result.success(empList);
      }
    }

@Autowird@Resource的区别:

  • @Autowird是Spring框架提供的注解,而@Resource是JDK提供的注解
  • @Autowird默认是按照类型注入,而@Resource是按照名称注入

评论

  1. Brielle967
    4周前
    2024-2-29 12:33:56
  2. Beth1602
    4周前
    2024-2-29 10:34:07
  3. Desirae4524
    4周前
    2024-2-29 9:16:57
  4. Chandler4274
    4周前
    2024-2-29 6:34:45
  5. Jason1814
    4周前
    2024-2-28 19:13:38
  6. Jacqueline1020
    4周前
    2024-2-28 17:17:38
  7. Emery3253
    4周前
    2024-2-28 17:06:09
  8. Debbie1025
    4周前
    2024-2-28 13:58:03
  9. Ivan807
    4周前
    2024-2-28 10:42:22
  10. Jessie4809
    1月前
    2024-2-27 23:29:52
  11. Sebastian2327
    1月前
    2024-2-27 21:29:01
  12. Evelyn30
    1月前
    2024-2-27 21:28:44
  13. Jim4331
    1月前
    2024-2-27 19:41:10
  14. Caleb187
    1月前
    2024-2-27 18:15:42
  15. Asia2309
    1月前
    2024-2-23 1:05:20
  16. Allison2143
    2月前
    2024-2-12 13:26:25

    Элвис Пресли, безусловно, один из наиболее влиятельных музыкантов в истории. Родившийся в 1935 году, он стал иконой рок-н-ролла благодаря своему харизматичному стилю и неповторимому голосу. Его лучшие песни, такие как “Can’t Help Falling in Love”, “Suspicious Minds” и “Jailhouse Rock”, стали классикой жанра и продолжают восхищать поклонников по всему миру. Пресли также известен своими выдающимися выступлениями и актёрским талантом, что сделало его легендой не только в музыке, но и в кинематографе. Его наследие остается живым и вдохновляет новые поколения артистов. Скачать музыку 2024 года и слушать онлайн бесплатно mp3.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				
|´・ω・)ノ
ヾ(≧∇≦*)ゝ
(☆ω☆)
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
 ̄﹃ ̄
(/ω\)
∠( ᐛ 」∠)_
(๑•̀ㅁ•́ฅ)
→_→
୧(๑•̀⌄•́๑)૭
٩(ˊᗜˋ*)و
(ノ°ο°)ノ
(´இ皿இ`)
⌇●﹏●⌇
(ฅ´ω`ฅ)
(╯°A°)╯︵○○○
φ( ̄∇ ̄o)
ヾ(´・ ・`。)ノ"
( ง ᵒ̌皿ᵒ̌)ง⁼³₌₃
(ó﹏ò。)
Σ(っ °Д °;)っ
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╮(╯▽╰)╭
o(*////▽////*)q
>﹏<
( ๑´•ω•) "(ㆆᴗㆆ)
😂
😀
😅
😊
🙂
🙃
😌
😍
😘
😜
😝
😏
😒
🙄
😳
😡
😔
😫
😱
😭
💩
👻
🙌
🖕
👍
👫
👬
👭
🌚
🌝
🙈
💊
😶
🙏
🍦
🍉
😣
Source: github.com/k4yt3x/flowerhd
颜文字
Emoji
小恐龙
花!
上一篇
下一篇